在凤阳县临淮关镇姚湾村凤阳韩氏鸵鸟养殖基地,一群近三米高的鸵鸟或悠闲吃食,或嬉戏玩耍,不时还张开硕大的翅膀展示美丽身姿。
不远处,韩见斌拎着草料在围栏间穿梭,笑着念叨:“这些‘大家伙’,可是咱们的宝贝疙瘩。”这位曾在江浙地产界闯荡的商人,如今成了安徽省最大鸵鸟人工繁育基地的“掌舵人”,用十年光景让这些“大鸟”成为临淮关镇的“致富鸟”。
从钢筋水泥到田园牧歌
与鸵鸟的缘分,藏在2014年一场旅行里。韩见斌和朋友偶然闯进一家鸵鸟养殖场,看着这些“非洲来客”既能产肉又能下蛋,心里忽然亮堂起来——这或许是条好出路。
“鸵鸟浑身是宝,真是顶好的鸟。”他掰着指头数:能当景区看点,肉蛋能端上餐桌,蛋壳能刻成工艺品,羽毛能缀在衣裳上……“就连鸵鸟粪,都能做成粪球当煤烧,没味儿还耐烧,干净得很。”
在外闯荡多年,韩见斌见识过都市繁华,却始终难以割舍对乡村的眷恋。回家后,他当即辞掉房地产公司的高薪工作,回到凤阳姚湾村,决心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城里楼再多,不如家乡的土踏实。”
创业头一遭,难就难在没技术。买来的鸵鸟苗不是病了就是死了,韩见斌伤透了脑筋。他抱回一摞摞书啃,跑遍各地学经验,一点点摸透养殖的门道。
一年多的琢磨没白费。如今的他,不仅成了安徽省乡村振兴高级畜牧师,说起鸵鸟饲料搭配、孵化温控、幼雏管护,更是眼睛发亮,满脸自豪。
现在,他的养殖基地占了500多亩地,养、孵、加工、销售一条龙,135只种鸟、2000多只雏鸟在这儿安家,一年能卖180多万元。
一只鸵鸟带活一方经济
韩见斌办公室的墙上,摆满了鸵鸟蛋壳雕成的工艺品,工艺品涵盖人物、风景、动物、十二生肖及凤阳县历史、文化旅游元素。“一枚3斤重的蛋能卖100到150元,刻成活儿,价就翻番了。”这些带着乡土气的物件,如今成了滁州旅游商品的“名片”。
为了把产业做起来,2017年他办起凤阳县俊杰工艺品有限公司,专做鸵鸟蛋雕刻、彩绘、景泰蓝、镂空加工及旅游工艺品销售,年生产工艺品可达2000枚。为了打造工艺品品牌,韩见斌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美协专家当顾问。
更让人暖心的是,鸵鸟成了乡亲们的“致富鸟”。鸵鸟不挑环境,豆粕、树叶、杂草等都是口粮。这些“吃食”在农村随处能寻,一只鸵鸟一年养下来成本只需要1000多块,鸵鸟长成后,肉、蛋、毛都能换钱。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的形式,负责鸵鸟的回收、加工、销售和技术指导,共享发展成果。
在韩见斌的带动下,已经有50多户周边群众参与鸵鸟养殖,家住凤阳县玄武街道的陈良建就是其中之一。“韩老板教技术、找销路,去年卖了100多只鸵鸟苗,赚了六万多!”他算着账,眼角的皱纹笑成了花。
老手艺遇上新赛道
“家人们看过来,养鸵鸟很有前景,从我们这里拿苗,公司可以回收,养殖方面不懂的随时可以咨询。”镜头前的韩见斌稍显腼腆,说起养殖技术却一套套的。自从参加凤阳县农产品电商助农孵化工坊项目电商直播培训班后,这位“70后”迷上了直播带货。
(韩见斌为凤阳县农产品电商助农孵化工坊项目电商直播培训班优秀学员)
2024年10月,凤阳县商务局携手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惠农网)共建凤阳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产品电商助农孵化工坊项目,在小岗村打造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电商园,将小岗快递站点改造提升为小岗电商综合服务站,并开展电商培训、品牌培育、项目孵化、供应链服务和讲座研讨等活动,推动电商与农业融合发展。迎着这场“数字东风”,韩氏鸵鸟养殖基地积极寻求转型。
作为项目承建方,惠农网不仅为韩氏鸵鸟养殖基地提供了提供电商咨询、营销推广等服务,还帮助其多款产品上架农产品电商园电商展示馆及多个电商平台。
为了跟上农村电商的发展步伐,韩见斌跟着惠农网培训老师学用AI写话术、搭直播间,乐此不疲:“以前靠熟人卖货,现在手机一点,全国客户都能接上。”他的“凤阳韩氏鸵鸟”账号,拍养殖技术、孵化过程,也拍乡村日常,因实在、有料,全网攒了近2万粉丝。
如今的韩见斌,又有了新盼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凤阳不光有小岗村的改革劲儿,还有能带着乡亲致富的鸵鸟产业。”